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(简称“高新区”)地处东部,南依秦岭、北傍渭河,西邻临潼区、东接区。是1988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,1992年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。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高级高新区。经过近几年的扩展,逐步形成“一核四区”的空间发展格局。高新区核心区面积49km2,城建设用地面积18km2。实行党、政、经一体化运行管理机制,由19个工作部门、1个直属事业单位和1个国有控股公司组成,辖3个街道,1个直管社区,区内总人口近10万人。
近年来,高新区围绕“创建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”这一目标,坚持“新型工业聚集地”和“现代化城新区”两个定位,聚焦招商引资、项目建设、服务企业和城建设四项重点工作,主动作为,追赶超越,提质增效,园区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。2017年,全区经营总收入完成380亿元,工业总产值完成182.2亿元,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9.6亿元,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保持全前列。先后获得“中国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”、“中国医学3D打印技术创新发展基地”、“中国绿色照明教育示范基地”、“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”和“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”等称号。2017年在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81位。
主导产业特色鲜明。坚持“特色、集群”发展思路聚集产业,形成了三大特色主导产业。以中联重科、北人印机为骨干,工程机械、印刷机械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,形成东部较大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。以渭化集团、金钼科技为龙头,重点建设新型煤化工、钼化工生产基地,形成关天经济区较具特色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。以3D打印、沃特玛、天臣、星美、帝亚一维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,形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。此外,随着万达、红星美凯龙、恒大、富力、中海、信达等一批商业项目的落地建设,园区三产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,城人气和活力不断提升。
创新要素加速聚集。编制了《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规划》,出台了《推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》、《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暂行办法》、《先进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》、《青年科技军团评选管理办法》等,设立了5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,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,鼓励支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、培育引进智力资源。目前全区拥有高层次人才3331人。其中,博士108人,硕士1312人,高级人才4名,省管人才9名,管人才65人。区内现有各类研发机构20余家,省级科技创新示范平台8家,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,专家工作站7个,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,高级众创空间2个,高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。全国凹版印刷机械、钼化学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出自我区,省级印刷机械标准化委员会挂牌成立,省级新能源动力电池检测中心成功获批。省内外科研院所近二百名专家教授常年受聘区内企业,进行技术研发和指导服务。创新创业服务中心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、人才交流中心等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作用日益凸显。
承载能力有效提升。坚持“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建设、组团式开发、精细化管理”的思路,高新区东区和蒲城园区挂牌成立,高新区渭北产业园(渭富新区)完成规划调整,发展空间持续拓展。近年来不断加快推进城基础设施建设,“四纵五横一绿环”的新区框架已经形成。建成了330千伏变电站、应急供水、污水处理、集中供热等项目,配套设施达到“七通一平”。万达广场、高级中学、中心医院、体育中心、高新时代广场等建成投用,“森林园区”开工建设,南塬绿化取得显著成效,西海湿地生态公园加快建设,城功能日益完善。作为闻名全国的职业培训基地,科教园区拥有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、职业技术学院、技师学院等,每年可提供高素质专业技术工万余人,承载现代化大项目落户的配套能力不断增强。